哪怕到土共建国前,北方旱田单季亩产若能有百十斤,就被认为是丰收。
若是叠加糟糕的水利设施和不期而遇的天灾,频繁的饥荒和大量的死亡就不可避免。
在清朝以前,农民过得极苦,全国人口长期在一亿以下。能种地的地方全被开垦出来也不够吃。
而在清末,人口能在没有良种和农药化肥的情况下爆炸般涨到超过四亿,根本原因就是土豆红薯之类高产作物从海外引进。
高产土豆能做到亩产九吨的超级产量,按五比一的比例折算成粮食,相当于种十几亩的水稻。
如果没有化肥农药,土豆产量会大跌,但也能稳定在年亩产一吨左右,也就是保底有个两百公斤每亩的粮食。
土豆还有个好处,淀粉含量高,营养成分全,顿顿吃土豆,问题也不大——这点比红薯强得多。
顿顿吃红薯可真要命。
“啊......找到红薯了,红薯也好啊。”周青峰在收获大大小小上百颗发芽土豆后,又扒拉出了好些烂根红薯。
红薯的好处是不挑地,不跟稻麦抢地,抗旱耐碱,适种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但土壤不好也不是不行。
周青峰犹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喜欢在蒸饭时切点红薯进去,说是吃点粗粮对身体好,可他特别讨厌那股红薯味道。
不过饿肚子的穷人不会讨厌它。这玩意随便在田间地头种几颗,青黄不接的时候是真的可以拿来救命。
“可惜没找到玉米和花生,否则就要把几大主粮凑齐了。”清理完半人高的垃圾,周青峰又开始发愁怎么处理这些宝贝。
虽然电子书里有种植技术,可要他亲自去种地是不可能的。这活必须得找别人来干,还得是信得过的。
种植这些宝贝必须在己方势力控制范围内。要是在大元朝铺开,就相当于给鞑子续命。周青峰就罪过大了。
想来想去,他找来个箩筐把所有宝贵农作物装进去,背着返回城里。
江宁城还是老样子,城门口收税的衙役如狼似虎,尤其对进城做买卖的农户加倍苛刻。
好些农户没钱缴税,于是不进城做买卖,而在城外路边摆摊。
周青峰随手买了几根萝卜黄瓜之类的,盖在箩筐上,免得那些稀奇作物惹人注意。
城门的税吏如今认得他,看他背了个筐,也不拦着,反而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
进了城,他装作不在意的绕城走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