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与设计之作,皆学子据实习之时,循实际工程之例而撰。正棠感慨系之,忆及两位资深厂长之创业艰辛,其资本将尽,唯余一铜板而已。然哀其未从吾言,及时止损也。
忆昔时,正棠教授,以专家之姿,受罗厂长之咨,问曰:“罗厂长,今与张厂长共岁百五十矣。敢问,二位有否亲赴千里之外,如越南、孟加拉等国,设色母厂之志与策乎?”
又曰:“贵子女正值壮年,欲承家业乎?能继其业乎?”
罗、张二厂长皆简答曰“否”时,正棠教授竟忘其来意乃商榷,遂进言罗厂长曰:“上策莫如售之,勿使深陷泥沼。此风暴非修补所能解,唯迁或闭耳。总之,中华大地,岂容再染污秽?”此乃正棠与学优欲以实业报国之二老,彼时彼地力阻其投资于环保之中。然棠嗟乎,纵忘其初衷原为谋利,非为咨诹,更非因询而失商机,即此二老之言,亦仅作闲谈之资,未从其策及时止损。
未料事之至也,速且准若斯。又若学子之事,亦复如是。有同寝二女,一优一劣,言同而求亦同。后双双悔其论文之不足,敷衍之心存,未料及考研之用,更未料此文将伴其终身。自以为重,以未善为憾。然当时双双之视角亦佳,且有新产品开发之实绩,一能净化,一能除尘,二者皆优,并无优劣之分。
-----------------
自入成都卅载,正棠未尝间断以皮包公司之轻资产方式,潜行创业之途;卅年之间,于经济创收之道,正棠未尝停止加法之实践。前述所记,乃正棠仍为环保小微企业之实际控制人,入高校任职后,亦致力于创业公司项目与学生培养之良性互动。是知正棠非止一角色,一收入而已。更兼联络旧识,于成都及其周边高校领域,形成公私双格局之创收局面。
“吾著风水之书,既缘学课之需,亦由兴趣所引,欲扬名海外英文期刊,善哉此举!”
“棉竺之地,风水绝佳,择善而用,慎之又慎。可与马院商榷,以科研积分抵教学之任,吾亦行此道。今始整理古籍,阅读以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