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内言需二千字。”
“似之,吾亦未书。”
“诸君定否?”
“此篇吾亦未书。”
“历史如何考?亦论文乎?”
“音乐欣赏何书?”
“言书《梁祝》之乐分析欣赏。”
“吾观雨课堂无之。”
“即是书梁祝之分析。”
“吾以为考前书之皆可。”
“音乐欣赏不须急,言十九日考。”
“形势政策乃明日乎?”
“形势通知为明日乎?”
“并无考试。”
“前次言书之打印。”
“既十六日考,则明日交之无疑。”
课间之余,正大徐行而出,步于廊外,眺学院之外,绿木葱茏,心随景远。忽而,短信铃声急促,惊回神思,乃知若薇旧友将至蜀地,特遣信邀之,期明日共赴阆中,游状元之殿,以叙故交之情。
第三节阆中同游,学霸感怀
阆中古城,岁月悠长,状元之殿,乃士子心驰神往之圣地也。正大偕友人若薇,步履匆匆,未几已至殿门。是日,若薇着素裳,清丽绝俗,恍若瑶池仙子降世。原拟悠然游赏阆中贡院,然明日午后需赴广汉督验,故若薇今必返蓉城。若自广汉归,夜幕已深。再至阆中,誓将尽兴而游。若薇念及往昔科举之制,士人连试七日,各居一闱,饮食寝息皆在其中。众士子或未能终试,亦有病惫而出者,几皆憔悴。由是观之,古之科举,非惟试其学识之深浅,亦试其体魄之强弱,兼及名望之苛求,亦试其品德之高下。故古人亦重德智体之全面发展也。未知正大年逾半百,于习洞箫之前,是否亦曾如若薇,游历阆中贡院乎?
二人携手步入殿中,仰视高悬之牌匾,“状元及第”四字熠熠生辉,气势恢宏。若薇凝视此景,感慨系之:“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今亲睹状元殿,方知古语非虚。愿吾辈皆能勤勉不辍,他日亦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正大闻其言,心潮澎湃,难以自抑。夫无论是乐艺之道,抑或仕途之途,皆需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二人相视而笑,此刻间,疲惫与困厄皆随风而逝,唯余对未来之无限憧憬与热望。
第四节学箫又遇贵人
夜色深沉,皎月微照,正大与若薇之念,自九天云外缓缓归于眼前尘寰。二人徐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