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王寨乡政府三十年前翻建过一次,但戴浩淼所指的几间房子还比较新,就没有拆,然后一直保留在现在。
“我记得这几间房子,是我刚来插队的时候建的,这间是公社书记的办公室,这间是会议室,当时就在这间会议室,公社书记给我们这些下乡知青开大会,让我们扎根农村,好好劳动,努力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五十年前的乡镇叫公社。
公社书记相当于现在的乡党委书记,公社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看着这几间老房子,戴浩淼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当时的情景,更是历历在目。
“现在这几间老房子是干部宿舍。”
“您说的原来公社书记的办公室,现在是我的宿舍。”
宋思铭对戴浩淼说道。
“你的宿舍?”
“你住在这?”
戴浩淼惊讶道。
“我几个月前,才从青山市区调到王寨乡政府工作。”
“离家远,只能住宿舍。”
宋思铭解释道。
“我能进你的宿舍看看吗?”
戴浩淼问宋思铭。
“当然可以。”
“就是有点乱。”
宋思铭掏出钥匙开门,将戴浩淼让进自己的宿舍。
屋子很小,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简易衣柜。
“这可不乱,比我的卧室整洁多了。”
“我的卧室,我自己从来不整理,也不让别人整理,因为,别人整理完,有些东西,我就找不到了。”
戴浩淼坐到宋思铭的床上,跟宋思铭聊起来。
而这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
戴浩淼询问了王寨乡的发展情况,也询问了宋思铭的个人情况,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宋思铭了不起。
他们当初上山下乡,一定程度上是被迫的。
而宋思铭却放着市长秘书不当,主动申请从繁华的城市,调到这连自来水都没有的穷乡僻壤。
这样的格局,着实让人钦佩。
关键,宋思铭短短几个月,还为王寨乡做了那么多事。
江北日报上,也说了宋思铭发展青山古城的事,但戴浩淼觉得,江北日报的描述,根本体现不出宋思铭的工作量和工作精神。
就像他们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