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几十年来他对象棋的理解、感悟,以及各种布局的攻守变化等;他的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跟过电影一样,飞快地整理着思绪和对策……
瞬间觉得:行医该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啊!
他自己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医惠万家,名扬四方——“赵氏中医”是一块多么响亮的招牌啊!
而他——赵仁琦!这个最有资格,最应该把“赵氏中医”传承下来的人,竟然怯懦地游走江湖,到街头巷尾去摆棋摊儿了!
他当初怎么就那么没主见?怎么就那么没勇气?怎么就那么容易认输?怎么就那么随便地把“赵氏中医”这块“金字招牌”给束之高阁了?
如果当年,他勇敢一点,说服母亲,把“赵氏中医”的招牌扛起来;也许,他赵仁琦这三十年就是另一番光景——绝不会窝窝囊囊地游走江湖摆棋摊儿过日子!
尤其当赵仁琦刚才顺便读到《伤寒论》的“序言”中这样几句话时: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
(关于“桂枝汤”和张仲景及其著作《伤寒论》等更多内容,读友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阅,此处不多赘述)
赵仁琦很明白,他这下已经无意中与东汉末年的名医——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小小地来了一次邂逅。
虽然他根据张仲景的文字来解读自己的病症,并不见得完全正确,但却误打误撞,把病给治好了!
母亲是个女人,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她当年承受不了家庭突遭大难的打击,怕儿子再有什么好歹,放弃行医之路,有情可原。
为什么——他赵仁琦一个堂堂男子汉,也承受不了?
他自己这次这么严重的病,竟被几块钱一剂的“桂枝汤”给治愈了!差一点儿被木贼那小子坑走九百块——那木贼还未必能治好;或者会把他治坏!
而这么简单又经济的治病方法,三十年前,在这方圆百里,那可是他们赵家——“赵氏中医”的专利!
“桂枝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次数最多,衍生出方剂最多的一个汤剂;现代临床广泛应用,用它治愈了不知多少患者。
清代伤寒学家柯琴(字韵伯,号似峰)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这是后话,暂不多说。
那么,自己把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