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更清楚,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人,才是统治者希望看到的。
因为种地的农夫不能忍气吞声,他们是真会造反,真拿起武器跟你干的。
这种豁得出去,不要命的,是最可怕的。
而相比起这奴颜婢膝的农户,楚世昭更痛恨的是那些掌握权力却毫无作为甚至是光明正大尸位素餐的官吏。
画面上,领头的军士在跪拜过后,很快就起身,开口就将事情说得一清二楚。
虽然这帮人对着百姓凶神恶煞,可是这不代表他们真的是一群蠢物。
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将锅甩给了渭城县的县官,第二句话就是询问楚世昭的来历,第三句话就是将事情定性为这是县城的公事,你无权干涉。
这三句话都很有营养。
而楚世昭知道大周王朝的吏治稀碎,几乎到了封建王朝中后叶的处境,官员们大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能做到官官相护的地步,可谁能想到,就连最基层的这些收税的军士,处事都圆滑到了这种程度。
但是显然还不够聪明。
后两句话里,大有咄咄逼人,以势相压的态势。
事实上,楚世昭看到了眼前的信息,立马就悟出来这就是一笔烂账。
只不过是今年的县令是个倒霉蛋,接了前年县令留下来的亏空。
而且,一般情况下,百姓在灾荒之年被迫欠下粮税,官府是会默认这笔账是烂掉的,完全不会强行索取。
这算是一种潜规则。
毕竟古代社会,是更侧重于人情关系。
皇权不下县,地方百姓联合起来,你官员是吃不消的。
特别是要清楚一点,你收不上税仅仅只是小错,但是你官逼民反,那就是大罪。
所以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渭城县的县令是一个死读书、只想着自己仕途的士人,死脑筋,认为这欠下来的帐,百姓就该还上,而且一般能让百姓补上欠帐的县令,在永晋一朝...是能被记作政绩的。
这种官员其实一定程度上比不干人事的官吏还要可怕。
因为他压根就没把百姓当成人,不考虑实际情况,完全当成了自己仕途上的垫脚石。
画面上,你揪着对方的脑袋,望向了那正气浩然的四个字——。
但是,此时此刻楚世昭心中的愤怒根本没有因为怒鞭县官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