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说柳燮诸辈皆是久宦官场,各知言辞?以前,他们尊称李善道时,或有以“总管”称者,此际却无人再以“总管”为尊称,而尽改以“明公”两字了。原因很简单。“总管”,是李密授给李善道的官职。李善道而下何意,他们都尚不知,故“总管”之称,遂无人再提。
“阿弟,河阳、温县对岸,现俱有魏公的兵马屯驻。就在今天一早,俺还接到了沐阳、伯常等递来的军报。裴行俨、张仁则等搜集到了些船只,再次试图强渡,然被沐阳、伯常打退了。根据沐阳遣出斥候的探报,魏公又调了两支兵马,分援裴、张,已在开进途中。河内暂虽无事,你也回来了,但情况还很紧急。此处非叙话之所,咱们早点回郡府,你赶紧部署应对吧!”
李善仁和李善道是亲兄弟,俩人不需要甚么客套话多说。
裴行俨、张仁则攻河阳中潬城未下之后,两人向李密请求下步的指示。李密令他两人分兵一支,赴温县去看一看能否渡河。张仁则就率本部去了温县。温县已经烧掉了两岸的船只。不久,李善仁、季伯常带兵又到。张仁则部於此地亦渡不得河,於是就筑营在了对岸。
这段时间里,裴、张两将,先后发起了两三次的强攻、强渡,均被高曦、季伯常击退了。
张善相四将尽管被李善道放走了,可翻山过岭,且如李善道与牛进达等三将所言,由弘农到洛阳的这一数百里路上,山贼、盗贼颇多,他们走不快,所以李善道已杀了柴孝和、领军还河内之事,李密至今还不知道。——虽说迟迟未有接到柴孝和的报捷,李密已有不妙的预感,可也正因此,河内他才更急於打下,是故,他前日就又调了两支兵马,分援裴、张。
简言之,河内郡现在面临的形势,表面来看,的确仍是相当紧急。
李密若是不断地增兵过来,即便河阳、温县等渡口在李善道手中,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却与李善仁的焦急不同,李善道心中有数。
他盼视诸人,脸上显露出既是悲愤,又是伤痛,同时又蔑视的表情,正如柳燮等没再尊称他“总管”相同,“魏公”二字,他亦不复再尊称,直呼李密之名,说道:“设无翟公容留,李密为隋通缉,亡命如丧家之犬,焉有其之今日?反背信弃义,从背后刺杀翟公!人神共愤!我闻之日,悲痛不能自抑,恸哭自晚而至晨!翟公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