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在他说话的时候,陶玉书听的格外认真,每每这个时候,她总会觉得林朝阳浑身上下都充满了魅力。
待林朝阳停下后,她问:“这种推崇现代派的,要是你是编辑,你会发表吗?”
“为什么不发表?”林朝阳不解的看着陶玉书。
林朝阳神色轻松的说道:“年轻人不反传统,难道会因循守旧?再说了,寻根文学又不是搞复辟,你们别光盯着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件事,寻根文学要抛弃的糟粕更多。”
“不是我盯着,而是潮流就是这样。”
自从3月份林朝阳在河北涿县提出了“寻根文学”的概念后,这大半年的时间,寻根文学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界最为时髦的文学潮流,谁都想着来凑个热闹。
后世这部在发表后在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让刘索拉这个搞音乐的女青年一举成为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坛最红的女作家之一。
而陶玉书之所以会给林朝阳看这部,并询问他的看法,就是因为这部不管是在写作技法还是在创作风格、思想内涵还是审美标准上,都是一部完完全全师法于西方现代派的作品。
并且它的这种“现代”属性还带有强烈的先锋色彩,可以说是完完全全与林朝阳所提倡的“寻根文学”站在了两个极端。
“它跟寻根文学是两个极端啊,我看这部,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反传统。
不对,不能说是反传统了,应该是抛弃传统才对。”
里那些意识流和非情节化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生涩,但瑕不掩瑜,反而与整体的风格是契合的,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说到好一会儿,林朝阳停了下来,“一说起来就收不住。这部整体还是挺好的,应该会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的喜爱。”
应该说这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八十年代艺术青年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里的世界是充满躁动的、狂热的,甚至是怪诞的,但它同时也很真实,充满了野性与生命力。
作品在艺术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现代派,处处都是黑色幽默,大量运用了夸张变形、戏谑、闹剧、象征等手法对现实进行嘲讽,充满了一种无法无天的反叛精神。
不过我们也不能光看缺点,还要看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