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的写信风格是典型的文人风格,半文半白,开篇说了几句客套话,又询问了一番林朝阳的近况,然后先跟林朝阳汇报了《梵高之死》这半年在香江的销售情况。
《梵高之死》去年在香江出版,半年时间卖了1万7千余册,给林朝阳带来了10.68万港元的版税收入。
如今又过了半年时间,销量达到了3万1千余册,也就是说近半年的销量是在1万4千册左右。
对于一部纯粹的严肃文学作品而言,一年时间能在香江的图书市场卖出超过3万册的销量,未来一两年冲刺到5万册销量也应该不成问题,这在香江绝对要算是畅销书的水平了。
毕竟香江的人口和市场规模放在那里,才五百多万的人口,《梵高之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的香江本土作家了。
更何况林朝阳此前在香江可没什么名气,《梵高之死》的销量靠的全是读者口碑撑起来的。
好在的是,燕大附近高校众多,即便是暑假期间录像厅的观众也不少,一到晚上更是人满为患,生意好的一塌糊涂。
这天傍晚林朝阳和陶玉书带着小冬冬回陶家吃饭,往常都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今天陶玉成两口子却不在。
《当代文学的史诗性——谈《闯关东》艺术成就》、《一部民族的秘史——论《闯关东》的叙事图景》、《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这些文学评论几乎都出自于国内知名的评论家笔下,文章对于的分析鞭辟入里,更难得的是都是清一色的好评。
能得到如此多评价毫不吝啬的赞美和好评,这无疑是对《闯关东》这部艺术成就最高的肯定,并且这些较为重量级的文学评论出现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堪称中国文坛1984年最具统治力的现象级文学作品!
时间一晃已经是七月份了,大舅哥和小舅子合开的录像厅开业了,地点就在燕大南门。
这个时间赶的不算好,学生们马上都要放假了,这些人可都是录像厅的消费主力。
抛开那些通俗文学杂志的销量不谈,超过200万份的销量无疑是中国文学期刊界的天花板了。
因着上一期杂志如此爆炸性的销量,也让花城出版社对于刊载《闯关东》下部的第三期《花城》寄予了巨大的希望。
事实证明,这期杂志的销量并没有辜负出版社期待。
若是有好事者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