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78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5)

    所有的文学都与政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寻根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一股潮流,期望完全摆脱政治的影响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不可能影响我们走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坚定步伐……”

    一篇评论员文章两千多字,林朝阳看了近十分钟。

    见他抬眼,李拓问道:“你怎么看?”

    “我坐着看。”

    一句俏皮话惹来李拓的怒目而视,林朝阳只得正色道:“文章里面有些论述是对的,不过他们这些人似乎总是习惯于过度解读。”

    林朝阳指着文章中的内容说道:“说态度复杂、暧昧,那是因为压根就没想着替谁去证明,去扛谁的大旗。好的文化我们捡起来、坏的文化我们丢回去,这很难理解吗?

    摒弃主流文化,推崇弱势文化,这更是子虚乌有的指控,我不过是在文章中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而已。

    最后他非要升华到政治上,那是他的事。我谈文化,他谈政治,那大家就各谈各的嘛,何必总来攻讦呢?”

    听出了林朝阳话中的牢骚意味,李拓心里畅快了一些。

    “嘿嘿,你也有难受的时候。”

    林朝阳看了他一眼,眼中满是对他用这种方式找平衡的鄙夷。

    李拓清了清嗓子,又接着说道:“我们得警惕点了。一开始那些批判寻根文学的声音讨论的范畴还都是集中在文学层面,但我发现最近有些人开始从政治角度来解读了。”

    从全国优秀短篇奖晚宴上周扬对自己发难后,林朝阳就知道,寻根文学在文学界的发展必定是躲不开被泛政治化讨论的命运。

    前几个月文学界对寻根文学的讨论如火如荼,甚至已经开始波及文化界和思想界,双方本来你来我往,吵的很欢乐。

    但《闯关东》的发表,一下子让寻根文学的支持者们在这场大讨论中占得了上风。

    大家说的再好,吵的再欢,都不如一部能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作品的面世所能引起的效果好。

    《闯关东》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基调,六十余万字的篇幅尽管只发表了一半的内容,但其中大量的对于北方民俗文化的描写无不在诠释着寻根文学的理念。

    应该说,《闯关东》给文学界和广大的读者们树立了一个寻根文学的标杆。

    如果有人对比后世的寻根文学与林朝阳版的寻根文学,他就会发现,在林朝阳的语境诠释下,他所谓的寻根文学与后世的寻根文学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后世

本章第1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