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啊,那一串冰溜子离着门口有点近,你去馆里叫人上楼拿工具给敲下来。”
林朝阳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前几天燕京下了入冬第一场雪,白天屋顶的雪一化便顺着屋檐滴落,到了傍晚温度降低就逐渐形成了冰溜子。
“好嘞,馆长!”林朝阳痛快的回馆里叫人。
章德宁回到《燕京文艺》编辑部,先是找到了周燕如,把林朝阳的诉求提了出来。
“这个林朝阳,小说才刚火,就要坐地起价!”
“小说不火,他提涨价我们也不能同意啊!”
周燕如无奈的摇了摇头,倒是这么个道理。
编辑部不是善堂,稿酬标准的确定也与作者的名气、实力和作品质量有直接关系。
以《牧马人》所取得的成功,给林朝阳涨些稿费倒不是问题。
只是这年头大家耻于谈利,由作者主动提出要求涨稿酬,而且还是个年轻作者,总归是让周燕如这个老编辑在情感上有些不好接受。
“年纪轻轻的,对钱倒是看的挺重。”
嘴上这么说着,可周燕如还是去找了李轻泉这个负责人商讨稿酬的问题。
最后李轻泉给出意见,创作谈就按千字七块的标准给,他要是有小说,也是千字七块。
李轻泉这个刚到《燕京文艺》还不到一个月的负责人,让周燕如看到了不同于前几任负责人的气魄。
《燕京文艺》的发展,恐怕要走上快车道了!
眼下最关键的是《牧马人》火的让他猝不及防,每天在图书馆都能听见有学生在讨论这篇小说,报纸杂志上的评论文章也越来越多。
再这么下去,他真怕自己暴露了。
“美死你得了!”陶玉书嗔道,“能不能发都不一定呢。”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陶玉书心里对自己还是有点信心的。
又过了几日,章德宁找到了图书馆。
“工作太忙啊,没时间写。”
这当然只是林朝阳的托词,前段时间《牧马人》的八十五块钱稿费到手,他暂时没有那么强的创作动力。
而且他之前还给《沪上文艺》投了一篇稿子,只是暂时还没什么动静。
伴随着1978年第十一期《燕京文艺》的加印热卖,越来越多的读者看到了《牧马人》这篇小说,小说的影响力也在进一步加大。
《牧马人》发表第二周的一天晚上,吃完晚饭,林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