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姜这才松了口气,在白云遮障的山顶轻轻吐呐了一口气。
世人皆知,前帝师杨明修人生三大好--酒、书、画。
而酒,牢牢地排在书画前面。
据说,太子继承大统成新帝之时,杨明修便诉以功成身退要告老还乡。
新帝不舍师徒情深,在宫中地窖内囤了三千多坛从岐国各处搜集来的佳酿,这才把杨明修多留了四年。
而杨明修与陶家唯一的渊源,也是因为酒。
父亲陶长卿曾行商东夷国,带回当地特色桃花酿三瓶。这桃花酿在东夷倒不值什么钱,却因为运输艰难商贸不通,在岐国成了个稀罕物件儿。
也不知杨明修从哪得到的消息,知道陶家藏着三瓶桃花酿,便遣了书童带着银子要高价购买。
但陶家什么人家,眼睛里哪稀罕读书人这么点碎银两,当下便连赶带哄地驱逐了小书童。
杨明修自知失礼,没几日亲自登门陶府,伸手便递出一幅前朝国手画师周唐的《仕女簪花图》。
陶长卿虽出生商户之门,但也饱读诗书,家中产业更兼有当铺,一眼便看出了这幅《簪花图》价值连城,是千金不换之宝。
那一日父亲与杨明修在书房品画品茶一个下午,直到夕阳的金黄透过窗棂洒了西书房一地,杨明修这才走了出来。
原身躲在抄手回廊的柱子后头,看着杨明修一脸遗憾,脚步迟缓,宽大袖袍之中带走了没送的出去的《仕女簪花图》。
至于一个商人一个帝师,在书房中究竟聊了什么,原身不可得知。
陶姜正想着,身着水绿色宽袍的杨明修便快步走了出来,许是有些急,头上的漆纱笼冠还有些歪,脚上踩着的革鞜连后跟还没来得及拔上去。
而头顶的一团红云,隐隐带了点金色,灼人眼目--毕竟是在皇城根儿下混过的人,带点金光龙气也是正常的。
陶姜偷偷擦了下唇边的哈喇子,喉头紧了一紧。
杨明修一只脚还未迈过书院斑驳的门槛,声音便遥遥传了出来:
“陶家小女,你可是带了桃花酿来?”
杨明修身后还跟着方才答话的书童,眼见自家先生没了往日的道骨仙风,与街头嗜酒的醉汉并无二样,忍不住唉声又叹气。
陶姜向枳实点头示意,枳实便上前两步,将三个桃花缠枝的白瓷瓶交在杨明修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