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人算不如天算(3/6)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百三十二章 人算不如天算(3/6)

在齐城西北百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二十余里,其一城县治,一城太守治。

    《商河县志》记载:三国隶魏,复置湿沃县,属冀州乐陵郡。

    《水经注疏》记载:又东北过漯阴县北。赵引胡渭云:此北漯阴也,伏琛谓之漯阳城,黄本正作漯阳字。《寰宇记》云,隰阴县,汉县,今废城在临邑县西十里。宋武帝平广固,遂移理于今临邑县西北五十里北漯阴城,今县北有故城。汉城亦谓之南漯阴城。凡水以南为阴,北为阳,意者,汉有漯阴,漯阳二县,南北对立,道元故云,漯阴县,故黎邑,王莽更名翼成。又云,漯阳县,王莽之巨武。今翼成之文,见於《汉志》,而巨武无考。岂世本《汉书》脱失漯阳,道元犹见善本故耶?不然,二城明有分画,新莽又制异名,尚赖《水经》漯阳一语,郦以巨武释之,可补《汉志》之缺。

    《元和志》记载:黄河在临邑县北七十里,漯水北去临邑县七里。唐临邑在漯阴故城东十里,故黎邑也,在今临邑县东南。

    《太平寰宇记》记载:宋武帝平广固移漯阴于今临邑县西北五十里,为北隰阴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于犁邱设东郡犁县、邑南设齐郡漯阴县,后将齐郡改为平原郡,漯阴县隶属平原郡。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数破匈奴浑邪王,杀数万人。单于发怒,要惩杀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汉武帝怕有诈,令去病带兵迎接。匈奴兵见汉军来,想要逃跑。霍去病驰马进入匈奴阵,亲自与浑邪王相见,斩想逃者八千人,投降数万人,号称十万。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赏赐数十万,封浑邪王为漯阴侯。

    文帝十年,封齐相召平子奴为犁侯。

    东汉时期,刘秀将犁县并入漯阴县。

    建武二十八年,刘秀改隶济南国。

    三国时期,曹丕将河东北部划归漯阴县,直到西晋仍隶属济南郡。

    五胡十六国,此城废除。

    孝建二年,此地改成临邑县。

    《寰宇记》记载:宋武帝平广固,移漯阴于临邑县西北五十里,为隰阴城。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汉漯阴县。南朝宋侨置临邑县于此。

    《临邑县志·川渎》记载:临邑为河水入海之道。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刘宋大明元年,孝建皇帝复将兖州济北郡的谷城县改称临邑县。

    县志载:侨置临邑后属东魏郡,后入于北魏。北齐、后周、隋逐沿

本章第3页/共6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