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多“毒”有多“毒”(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章 要多“毒”有多“毒”(2/4)

是恰如其分,可见他在士林威望之高,甚至达到了一言九鼎的地步。)

    少姝不由地深吸了一口气,继而浩叹:“名士获评,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加可想而知。在有道先生的眼里,身为是则,更须反躬自查,万不可稍有不慎,带坏了道德风气。”

    “的确是陈太丘,‘陈寔遗盗’讲的就是他的义行善举,从那之后,‘梁上君子’便成了小偷的雅号。他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足见其言传身教,治家有方,在他诸子之中,尤以‘难兄难弟’的长子陈元方与幼子陈季方最为人津津乐道。”

    “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两兄弟确实年少成名,卓有佳声,那么,有道先生因何事要褒贬陈元方?”少姝益发好奇起来。

    (难兄难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陈太丘发出的感叹“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后来被浓缩成“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原文之意是指兄弟的关系非常好,二人非常优秀,实力相当,后演变讽刺的含义,指代兄弟二人都非常坏,如今也指彼此共同经历过患难的人,或有相同处境或遭遇的人 。)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给他盖上色彩、图案都很鲜艳的锦缎被子。碰巧有道先生前来吊孝,看见了这个跟丧礼很不协调的情景很生气,就对陈元方说,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

    少姝懂了:“先生意思是诘问陈元方,你乃海内俊才,天下士人之榜样,为何在父亲的丧期身披锦被?没听过孔子说吗:服丧期间穿锦衣、食稻米,你难道能心安吗?这种行为他是不赞同的。”

    “是这样没错,他说完了,奋衣拂袖而去,先生的此篇斥责,竟致陈元方家里‘宾客绝百所日’,一百多天里门前冷落啊。”

    (郭林宗识鉴黄允等人事例:均出自《后汉书·郭太(泰)传》。)

    “至于‘见史叔宾之基下’,是说有道先生与少年成名的史叔宾相见后,断此人‘墙高基下,虽得必失’,意思是譬喻大墙,看着很高但基础薄弱,即使得到最终也会失去的,意指他名不副实,后来,史叔宾果然因为发表议论时有所偏袒而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老天,”少姝愣愣地,半天合不上小嘴,“说句身为后人而不该说的话,有道先生的眼光,真是要多‘毒’有多‘毒’哇!先生所谓“二子不入道”之语,这‘入道’是否有他特殊的含义呢?”

    “父亲去世,陈元方非常哀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