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听说到在关中岐山地区崛起了这么一个周部落之后,也非常吃惊,通过赢部落这些忠于他们的诸侯,再次与周太王取得了联系,在周太王之前的几代周部落首领时期,其实商朝是册封过周部落的,给了他们一个候爵的身份,只不过这个候爵就跟所有那些名义上归顺商朝的小部落一样,没什么作用,被视为化外蛮夷,也正是因此,上次商朝在进攻西羌部落时,连着周部落也一起打了一顿,这说明商朝在之前,没把周部落真正地当成自己的诸侯。”
“可这回不一样了,当时的商王武乙,也就是给了周部落东迁的太伯与仲雍以虞国之地的商王康丁的儿子,这个武乙是个著名的昏暴之君,但在他手上,册封了周太王古公檀父为西伯,让他总领关中陇右各地的诸侯,算是正式承认了周国在关陇地区的领导地位,因为这个武乙时期一直在与并州一带的蛮夷作战,需要先稳住关中方向,而关中一带,一向是那些羌狄部落为主,商朝在此地没有可靠的嫡系部落,迁过去的赢部落等又更喜欢与戎狄杂居,到那草原地区养马,都不一定能联系得上,现在多出来周部落这么一个以农耕为主,定居周原的部落,是商朝求之不得的,毕竟,在那个时代,能找得到城邑的诸侯,才是最靠谱的。”
老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周人到了周原之后,很快地利用了当地的水原和农耕条件,发展壮大了,在站稳脚跟之后,他们还开始用多余的粮食,五谷,去接济周围的西羌部落,,这些西羌部落,在之前与商朝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不仅是人丁大量地被杀或者是被俘,就连牲畜牛羊,也给抢走了一大半,而周人的农耕,是可以保证年年有稳定的产出,不仅自己吃不完,还可以分给周围那些遇了饥荒的友好部落,周太王古公檀父,很得人心,说自己是落难来投,被人收容,当然要报恩,于是分出了很多粮食,给周围的西羌部落吃,这不仅让人心存感激,更是让很多只会游牧的西羌部落族人发现,周部落是更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