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甲榜先一步公示,二百三十位佼佼者的名字赫然呈现于世人面前,其中北魏九十八人,新唐九十人,其余列国共四十二人,这一榜两国算是势均力敌。此榜一贴出,赌坊的人严阵以待,赶忙拿出笔、纸将名单抄下来。这些人中,或许有大半将来会出现在新唐的军中,至于北魏等其他国家的学子,凭着此次武举的成绩单呈于本国军方,想来军中对这样的武才也是大为欢迎的。在确定自己的姓名出现在甲榜上后,列位学子相互抱拳道谢,只是不知在这乱世春秋,这些来自异国的学子是否会有兵戎相见的一天。
英平的名字出现在‘甲末’一栏中,看来虽是走后门,但太学院还是算懂得‘低调’二字,知道莫要过于张扬,给寒门平添麻烦。
过了好一会儿,当众人已经略微平复心情后,最叫人期待得文举甲榜即将公之于众。此刻,最兴奋的倒不是那些已经确定自己荣登甲榜之人,反倒是赌坊之人与喜欢热闹的学子最为激动,仿佛这是一件普天同庆之事,应当让这甲榜英才天下皆知。
千呼万唤,文举的甲榜在诸生热切的期盼中由张夫子亲自贴出来,在小心翼翼地将甲榜贴好之后,张夫子又在手上哈了口气,将甲榜纸张的每个角压了又压,生怕其不平整。随后,他满意地回到太学院台阶之上。
就在张夫子回到大门后,站在最前面的学子一窝蜂地涌了上去,细细端详膜拜这文举甲榜,有好事者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竟高声将这四十二位学子的姓名逐一念出——
“甲末共三十二人,新唐、方唐平!”
“恭喜恭喜——”
新唐这边的学子爆发出一阵热闹的祝贺声。
“北魏、朱求成!”
“恭喜恭喜——”
北魏这边的学子同样爆发出一阵热闹的祝贺声。
“新唐、郑学仁!”
“新唐、英平”
“北魏……”
每念一位学子的姓名,人群中就会爆发一阵欢呼,口中连道“恭喜”,毕竟这些个名字或是久负盛名或是略有才名。同时,列国学子有意无意地各自较劲,是以每次听到自己国家的学子或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必然会送上最热烈的欢呼声。
念完甲末三十二人名单后,那高声宣读的学子清了清嗓子,而后用同样高亢的语调念到——
“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