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市纪委出手(1/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8章 市纪委出手(1/5)

    可江宁现在的口碑在外地也是传来了,大批原本想投资的老板也学聪明了,就抱着钱进行观望。

    投资商又不是傻子,很多时候选择投资一个地方,就是冲着一二把手的关系来的。

    他们也怕万一投了钱,领导换人了,新来的领导跟自己没交情,那所投的项目也基本上就等于扑空,到最后求人无门。

    所以。

    于凤琴这次想拉投资非常难,几乎每天脚不沾地地跑,还是没能说动多少外地投资商。

    无奈之下,她就想了个办法,召集江宁还剩下的一切企业家,想让他们合作合作,把郑凯峰等人撤资的项目给承接过去。

    当然,论财力和资历,这些商人肯定是没有郑凯峰的那么财大气粗,但于凤琴是抱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思维来的,再说了,能吞多少项目就吞多少,实在吞不下了,她再去想办法。

    今天来参会的这些商人,从身价几百万到身价几十万的都有。

    上午十点。

    市政府会议室,几十张座椅全满了,参会的不仅仅是江宁市本地的企业家,还有发改局、招商办、工商局等一些相关领导。

    对于商人而言,这场会议太明显了,就是来要钱的。

    所以,在座的企业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充满了戒备,脸上的笑都带着几分警惕。

    政府的工作就是如此啊,想方设法地搞钱,只有搞到钱才能解决民生问题。

    “来晚了来晚了,不好意思啊。”

    差不多十几分钟后,于凤琴拿着保温杯,一脸笑呵呵地从外面进来了:“刚才跟莱澳市政府那边通了会电话,聊了聊来咱们江宁考察的事情,就给耽搁了。”

    于凤琴故作漫不经心地这么一说,其实就是在释放一种信号,要营造出江宁目前营商环境很好的状态。

    江宁眼下全市的民营企业,除了郑凯峰他们这些以地产为主的大投资商外,剩下的本地企业,就是一群靠着实业吃饭的了。

    几乎都在今天这张会议桌前坐着,镜头一扫,不是某某食品厂老板,就是某某轴承厂负责人。

    这些人也都是前两年在江宁改革的浪潮中,从国营单位手里接过来的亏空烂摊子,当然,也是靠着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在逐渐转亏为盈。

    于凤琴的改革举措有些地方确实很不错,例如在扶持这些民营企业的时候,也总会让政府单位帮忙对企业的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又帮助开拓市场。

    “今天来

本章第1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