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法兰西人(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章 法兰西人(3/4)

肺管子把大明会馆改成大清会馆,而是选了(南)洋(清)商会馆,这么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下南洋的华人在会安犯了罪,有些还会馆上报给家乡府县衙门实施惩戒,有人在故乡犯了大罪跑到南洋,衙门也偶尔会行文大明会馆帮忙缉拿,这就赋予了会馆半官方的属性。

    但到了满清,他们严厉海禁,把下南洋的百姓称为莠民,完全弃之不顾。

    会馆这种带有隐约官方性质的机构,就彻底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作用。



    原来虽然同是华人,但明香人和脑袋上留着辫子的清朝移民之间,还是有一条肉眼都几乎看得见的鸿沟的。

    保持大明衣冠,束发的明香人看清朝移民总有一股优越感。

    他们哪怕回不去家乡了,但心里还是为当年父祖辈的选择而自豪,认为自己是不屈胡虏的英雄之后,清朝移民剃发易服,已经是虏了。



    但,洋商会馆的命运很明显跟大明会馆不同。

    以前在大明时代,隆庆开海以后,朝廷是支持至少是默许下南洋的,大明会馆甚至有半官方的作用。

    



    鄚子布就在潮州大豪魏家的阁楼上,看着远处的洋商会馆和福建会馆叹了口气。

    洋商会馆原本叫做大明会馆,乃是明代华人在会安修建。

    



    到了现在,魏家在潮州已经几乎没有多少实力,唯有在南洋,子孙广布,成为了南洋数一数二的潮佬家族。

    鄚子布随着洪阿汉一起往清商聚集北城东面走去,很容易就发现这里与明香人占大多数的西面,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经过百余年的剃发易服白色恐怖,如今寻常的百姓早已忘却了祖先衣冠是什么模样,在这勉强能活下去的‘盛世’中,他们麻醉了自己,不去想那些饥不可食、寒不可穿的事情。

    甚至有些人这将些他们仍在坚持故国传统的同胞,看成了反贼。

    因此,只有在祭祀妈祖,拜关公的时候,清朝移民才会和明香人一起。



    满清移民则有些忌讳与明香人纠葛的太深,毕竟我大清留头不留发的规矩,以及随之而来百余年高压恐怖政策,还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哪怕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自己都留鬓角,别说金钱鼠尾,他的阴阳头都快遮到额头了,但民间对于辫子还是很敏感的。

    



    潮州魏家哪怕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