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宜可瞪了一眼阎钝:“朝廷这样做,是为了给我们发俸禄吗?不是,是为了百姓。广州那么多惨案,堆积如山的卷宗你看不到吗?若有信访司,何至于让朱亮祖祸害百姓多年?”
阎钝郁闷,自己这官当的确实不如人家韩宜可,咱是冲着奖励去的,人家冲着百姓去的,自己这政治觉悟差太多了……
再说了,回到老家附近当官,这不挺好,老家有点啥事还能赶回去一趟,腊月封印的时候,京官回趟老家吭哧吭哧半个月,有些干脆就回不去,你们封印之后,几天就能到家,享受天伦之乐……
加上信访司官员两年一考核,升迁的速度也比其他官员快一些,前景不错。
换言之,现在的信访司,其实是太子朱标独立去抓,皇帝朱元璋只是下令诸地方官员配合。
虽说布政使从二品,远远高于郎中,甚至也高于信詹事,但你布政使再牛,再有能耐,也无法拿捏太子不是。布政使欺负郎中,知府欺负员外郎,哪天人家就能写信到金陵,告诉朱标受委屈了……
这就等同于,信访司不怕底层的知县,但也能和知府、布政使掰手腕,谁也不怕谁。
那意思是,你是广东广州府的举人,按照严格的地域回避原则,入仕之后,不允许在广东当官,需要去其他行省,最好是长江以北的省份,比如山东、山西。
但信访司官员的要求没有那么严苛,采取的是府一级的地域回避原则,你是广州府的人,可以去旁边的肇庆府、韶州府充任员外郎、主事。
这种举措主要还是为了让举人入仕,一个个都别回去之后复读三年再战科举,直接入仕得了,而且官位不低,复考三年也未必能考中不是。
“信访司?”
韩宜可微微皱眉,问道:“信访司的文书,为何送到我们布政使司衙门里来?”
朝廷在正月里向所有行省衙署发了通报公文,于各府州县设置信访司。在这之后,信访司便在各地先后设置了起来,广东也一样,至今已设置信访司超过八十个。
信访司之策出台之后,成立的速度相当快,别看这会朱标还在外面逛,没回金陵,但所有的事都已经推动起来了。
为了弥补人手上的不足,朝廷一口气将落榜的举人,全都用了上来,而且还强调,信访司官员不必遵循严格的地域回避原则。
信少詹事,信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