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作我,不是特立独行,而是笃定求真,践行信念!
李义在目送顾正臣离开之后,对师爷严彬说:“在察举名录上,将顾正臣的名字加上吧,朝廷需要这种的人才。”
严彬有些担忧:“现在我有些担心他太刚硬,锋芒过盛,进入官场会被人打压。”
李义脸色有些凝重,低声道:“马山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如今胡惟庸独掌中书省,恐怕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中书右丞相。民间说此人雄爽有大略,然阴刻险鸷,怕是容不得其他出挑之人。”
严彬点头,询问:“那是否将顾正臣留上几年,他毕竟还年轻。”
李义摆了摆手,坚持道:“皇帝虽出自淮右,可淮西勋贵们遮不了天,胡惟庸能掌中书省,可他掌不了天下。顾正臣若真是玉石,那他就应该经历被雕琢的痛苦,唯有此,方可成器!”
严彬淡然一笑:“县尊是想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便在此时,县丞金大车匆匆跑来,急忙对李义说:“县尊,朝廷发来谕令文书。”
李义将蒲扇递给严彬,整理了下衣襟,大踏步沉声道:“回县衙!”
严彬补充:“山?”
顾正臣郁闷地看着这两位,敲了敲桌子:“滕县最多的是煤炭。”
顾正臣也不想发现,只不过好歹跟踪也找个专业的,你买个狗皮膏药探头探脑七八次,没见人家摊主都赶你走了。
再说了,这个家伙就是昨天跟着你一起趴顾家东面篱笆的人,狼狈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真以为混在人群里就看不到你们两个,那么大脑袋,那么大脸……
茶楼。
李义没有否认,只是说:“还请举人回答。”
顾正臣端起茶碗,略是沉思,认真地说:“治理地方,这个地方二字太过宽泛。你也应知,各地地理不同,山川河流不同,土地产出、民风民俗不同。欲治地方,应因地制宜。以这滕县来论,滕县什么最多?”
李义愣了下,试探地说:“水?”
“这样挺好。”
顾正臣说完,背着双手,转身就走。
李义跟上前,见顾正臣没有半分沮丧与愤怒,不由问:“你难道没丝毫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