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秦兆阳主编吗?!”
陈忠史一惊。
“没错,就是他。”
方言道:“麻烦替我向陆遥转告声对……”
“不用说对不起,陆遥如果知道他的小说能被你推荐给秦主编,一定会好好谢谢你。”
陈忠史顿时肃然起敬。
就在此时,会场里闹哄哄起来。
“周老来了!”
“巴公来了!”
“丁玲先生来了!”
“……”
在议论声中,嘉宾和领导们走上台。
一瞬间,各归其位,现场安静。
照相机架好,噼里啪啦地拍照,无形中就透着一股压力,到了14点整,大会开始。
在颁奖之前,李尧堂摊开稿子,开口道:
“同志们:
我代表本届评选委员会,向这次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
“这是第2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颁奖大会,我还不曾忘记去年首届召开的盛况。”
“不少有才华、有见识、有朝气的年轻人带着理想和希望来到会场,过去了一年,这样的年轻人变多了,青年作家的队伍变大了。”
“我相信这次出席颁奖大会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许有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年对文学创作感到兴趣?”
有人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时的热闹,只是昙花一现,担心后继无人。我看这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始终相信那句老话:生活培养作家!”
“………”
全场除了演讲声,一片安静。
方言一扫主席台,除了李尧棠,周杨、丁铃、冯木,一个个全是当今文坛的大人物。
哪怕王朦,都只配坐主席台的边缘位置。
要不是编剧、演员的神级发挥,电视剧不可能拍的这么成功,饶是如此,放在现在,也是妥妥的“抗日神剧”,发表出来,绝对挨批。
思来想去,从烟盒里抽出一根大前门,走到院子里,透透气,耳边听到墙角有人声。
到底是给上影厂拍呢,还是给北影厂呢?
慢慢地,从剧本又想到了下一部小说。
有时候手里全是牌也未必是好事,不知道出什么,比如《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