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李老师看赵老师的眼神越来越不善了。
赵老师连忙道:“李老师,三个考生中的那个姜玉楼,他是个作家。”
“作家,你怎么知道的?”李老师冷着一张脸,道。
赵老师小声提醒道:“你们想想,姜玉楼,陕地阳平县的,能不能想到谁?”
“姜玉楼?”
“阳平县?”
“作家?”
几人全都凝神沉思,仔细回忆着。
就在这时,王老师一拍脑门,激动地说道:“姜玉楼,我想起来了,是《山木》和《十诫诗》的作者!”
张老师也回忆起来了,附和道:“对对对,他发表在咱们京城《当代》杂志社的《李十三推磨》是最近问世的,我也看了!”
“原来姜玉楼是他啊!”李老师也是恍然大悟道。
赵老师点头道:“没错,就是这个姜玉楼。”
紧接着,几个人都回过味了。
李老师眼中光芒一闪,对赵老师道:“赵老师,你是想说……”
赵老师沉声道:“李老师,各位,姜玉楼名气不小,而且成绩看起来也不错。他既然入围了,我们学校不录取他似乎说不过去。”
好巧不巧的是,他们报燕大的也都是第二志愿。
这三名考生分别是来自陕地的姜玉楼,河北的李德义和蜀地的杨黎明。
国内的各个大学在高考成绩出炉后,也在进行本科第一批次的录取工作也开始了。
姜玉楼的成绩也出来了,他高考成绩是323分,水木大学毫无疑问地落榜了,但是燕大却是入围了。
虽然入围了,却不代表超过分数线的人都能上燕大。
老师们按照分数,开始从高到低地录取学生。
直到最后一个名额难住了负责录取工作的老师和校领导。
符合这个名额的考生有十个人,他们都是考了323分。按照英语成绩排序的话,也有三个考生符合要求。
唐月雯一脸担忧的看着姜玉楼,心想要是他清北都没有录取,自己就放弃这次高考算了。
姜玉楼洒然一笑,道:“我还可以上燕京师范。”他问道:“高老师,我的估分上燕京师范大学没问题吧?”
高老师道:“没问题,只是上燕师大还不如上省城的西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