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延河》大卖(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十七章 《延河》大卖(2/3)

手一本了。”

    孙虎乐呵呵地说道:“看来我还是保守了。”

    于是,《延河》五万册的加印计划顺利地在会议上通过了。

    国营五二三厂接到订单后,机器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地为延河文学加紧印刷。

    而随着这五万册的杂志铺满全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知识分子看到了姜玉楼的两首情诗,知道了他的名字。

    省城某工厂,年轻的工人正双手捧着《延河》第六期的杂志给工友们念诗:

    “……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这是咱们陕地诗人姜玉楼创作的情诗《山木》,这首诗是对跨越阶层的爱情美好歌颂!如今是新时代了,咱们工人当家做主了,也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好,这首诗太好了!”

    “说出了咱们工人阶级对爱情的向往!”

    “这才是真正的好诗,回头下了班,我也要买这期的《延河》。”

    “同去,同去。”

    京城,北大校园内。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一名长相白净的女生痴痴地念着诗,这首诗道出了她的心声,第一次读就喜欢上了。

    二十出头的年纪,正处在对爱情有美好幻想的年纪,哪里能抗拒这么凄美的爱情诗呢?

    读了这首诗后,她想了很多,有未来的心上人,但更多是那位素未谋面的诗人姜玉楼。

    他到底是怎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奇男子啊!



    当时还引起了邮电局员工不小的轰动,接连拿到两笔不菲的稿酬,想不引人注目都难啊!

    也别觉得《延河》会吃亏,就凭姜玉楼的两首诗,他们的第六期杂志卖脱销了。

    



    这种稿酬计算方式通常只有知名诗人才有的待遇。

    姜玉楼这种新人按理来说是没有这种待遇的,但是谁让他的诗写得好呢?

    《延河》编辑部的人一商量,干脆按行计算稿酬算了。



    靠着两首诗,姜玉楼拿到了一百六十元,比他的第一部作品《李十三推磨》的稿酬可高多了。

    普通工人一年也就赚得比这多一些。

    姜玉楼满意地收下汇款单,在邮电局里把这笔巨款取了出来。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