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以为在古代人的流动自由的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随心所欲。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其他朝代朱慎锥不清楚,可明朝对户籍管理非常严格,普通老百姓有里甲制度和黄册制度相辅相成,如果你要离开生活的地方去其他地方也不是想走就能走的,得提前打报告申请,说明理由、时间、地点等等,然后由人做保,带上本人的户籍证明和官方开具的许可(介绍信)才能出行。
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验看核对,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是流民,流民是根本没有人身权利的,抓到后运气好的重新编籍或者发卖为奴,运气差的直接拉去矿山做工累死在那边都没人知道,甚至遇上心狠手辣的官兵,把你当蒙古鞑子直接砍了脑袋杀良冒功也是有的。
老百姓都这样了,管的更严的宗室就更不用说了,像那种小说里描写的仗剑走天涯什么的,根本就是扯淡。
张氏死了丈夫,还有一个在吃奶的孩子,回娘家是根本不可能的,而那时候的朱慎锥也才十八岁,父亲在的时候家里也没分家,家里的两根顶梁柱这么一去,这个家等于塌了一半。
留在朱家,至少朱慎锥的宗室身份依靠还有一份收入能够过活,如果离开她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根本没办法活。就这样,朱慎锥和张氏还有侄女三人就一起这么凑合着过着,苦苦熬着日子。
“这……这哪来的……?”
“宗室俸禄,您收着吧嫂嫂。”朱慎锥笑道。
“晋王府发的?这回怎么这么利索?平日里不都是……不对呀,叔叔你不会是又去府衙了……?”
朱慎锥上面还有一个大姐,大姐朱秀儿早几年前就出嫁了。父兄过世后,家里就剩下了朱慎锥和嫂嫂张氏,还有一个不满两岁的侄女。
朱慎锥今年才十九,嫂嫂张氏年龄也不大,论起来要比朱慎锥还小一岁呢。
这个时代,女人三从四德,出嫁从夫,年纪轻轻当了寡妇要改嫁是很难的,尤其是像朱慎锥家里脑袋上还顶着宗室的名头呢,更不可能和普通人家那样随意。
况且他们交城王一脉早已除爵了,在嘉靖二十六年,最后一个交城王朱表??以辅国将军进封。以从弟承兄爵,自首冒封,不再袭。隆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