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如此笃定,白波谷郭太杨奉可有一万兵马,就算他们是乌合之众,但占据着地利优势,想要胜之,也不容易啊!”荀攸说道。
“公达,我如果说,此战子合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尽全功,你信吗?”
“不费一兵一卒……”荀攸皱起了眉头,不过很快,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奉孝是说,此战当以攻心为上!”
“不错!”
荀彧也很快想明白了。
“奉孝,论战场应变,我与公达皆不如你也!”
“但若论大局,运筹帷幄,我可不如你们两个啊?”
“哈哈哈哈!”三人都发出了爽朗的笑容。
“奉孝,你既然胸中已经有了良策,为何不随子合前去?”
在出兵之前,陶应的确请过郭嘉,让他出任军中主簿,但郭嘉没有答应。
“我懒散惯了,不喜欢军中的生活!”
“我看你并非不喜欢,否则为何要读那些兵书?你是在观望,看一看这个陶子合,是真正的才俊,还是只会纸上谈兵!”荀彧反驳道。
“知我者,文若也!”
“哈哈哈哈!”
三个人又是一阵爽笑,开怀畅饮。
其实错了,陶谦才是真正文武双全的儒将,而且,能做到知人善用。
总之,在历史上留名的那些诸侯,没有一个简单之人。
可是不抢劫,又哪里来的粮草呢?他们所带的粮草,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以后怎么办?
“子合,你的意思是?”
“郭太杨奉其实在等待朝廷的招安,孩儿这一次只要兵马一到,再放出陛下的善意,定然会不费一兵一卒,迫使他们归降!”说到这里,陶应笑了笑,“父亲,这个功劳可是非常轻松的,孩儿怎么能不争呢?”
“子合,你实话告诉为父,是否还有其他目的?”片刻之后,陶谦突然问道,“我知你做事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已被陛下封为长水校尉,即使再立新功,断无可能再升迁,此次出兵纵然得胜,也只是帮了大将军,这些你不会不知道!”
“父亲英明,孩儿当然有想法!”陶应向陶谦行了一礼。
后世对汉末诸侯评价时,大多都认为陶谦只是个老好人,能够坐拥富饶的徐州,是因为运气好。
长子陶商就不是做官的料,将来整个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