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林芝(4/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章 林芝(4/5)

社要介绍信,但他刚毕业,还没有到单位报到,哪里来的介绍信?

    他好话说了一箩筐,拿出毕业证和报到证给她看,说大姐你通融一下吧,我还没有到单位报到,开不了介绍信。要不我给多给你几块钱,你让我住一个晚上吧?



    李云海道了谢,便到处找澡堂子。

    这年代,一般百姓家都没有浴室,热天还好对付,到了冬天,大家只好到澡堂洗个热水澡过年。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新沙池澡堂,结果他来得太早,人家还没有营业。



    去哪里呢?

    1984年,我国有10亿4千万人口,其中八亿在乡村。城里居民少、工人少、公务人员少,房子也少。

    城里职工的房子,都由政府和单位提供分配。单位效益好,分房福利也好。有的单位,双职工只能分到16平方米的平房,没厨房,没自来水,没厕所,这还是双职工才有的待遇,单职工只能分8平方米的房子。



    妇女说我也没有办法,没有介绍信,你就住不了店,这是规定,就算我有心收下你,我们店里现在也满客了呀!

    她见李云海一个人出门在外,实在孤苦伶仃,好心指点了一下:“小伙子,你要是实在没有地方去,就去找一家澡堂子过夜,只要几毛钱,还可以洗个热水澡。澡堂子不看介绍信。”

    



    好在李云海对省城很熟悉了,他知道哪里有旅社。

    他提着行李,走了好一段路,来到一家旅社。

    



    站在学校门口,李云海迷茫了。

    偌大一个省城,却没有他的一片栖身之地。

    



    李云海想在城里租套房子,哪怕他手里有钱,也不是说租就能租到的。

    他只得收拾好行李,先去住旅社。

    在一个非流动性的年代,哪怕在最繁华的省城,旅馆也是一种稀缺的奢侈品。



    很多本地人,几代人都挤在一个小平房里。这些老房子,直到40年以后也还存在,成为这個时代的历史见证。

    这一年改开有好几年了,但因为农民刚分到田地不久,很多人乡土难离,所以出来务工的人还不算多。

    



    学校要求学生限时离校。

    李云海在省城求学,举目无亲,省城的几个同学家里,也没有多余的床铺给他睡。谁家都是像沈秀兰家一样,挤挤巴巴的,

本章第4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