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1976年在香江公映的《东京艾曼妞夫人》,票房收入八十多万,是这一年外国片票房的第十五位。
但随着进入八十年代,这类引进片制度虽然仍在继续,但引进对象却从国外变成了邻省宝岛。
究其原因,是随着香江电影市场开始发展,本土影院消化不了日渐增多的电影,于是愈发需要依赖外埠票仓,尤其是宝岛这个大票仓,因此两地电影公司交往密切。
还有个原因就是很多导演的作品,照抄了国外的剧情,引进原片你说尴不尴尬?
所以引进片逐渐倾斜向宝岛制片公司。
然而宝岛那些垃圾风月片,以翟远的标准来看最多算‘二类B级片’,连‘B级片’都算不上。
前年截至到今年,香江两年内只引进了东洋的两部三级片,分别是《警花斗色魔》和《肉林、浪子、快刀》,至于欧美三级片则一部也没有。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资本之间的利益交换,牺牲了观众的用户体验。
“电影市场怎能如此故步自封!”
翟远痛心疾首。
既然那些大佬们不敢打破现有的平衡,那就让我来。
香江的各位观众朋友,看清楚点,我只表演一次!
PS:这一章的引进片资料参考了《明报》1984年第24版上的内容,本来应该图文并茂放上电影海报,但是我不敢……感兴趣的自己去Download吧~
邓泽成没有注意到,在他讲话时,旁边墙角有两个年轻人一直默默注视着他。
翟远黑着脸目送邓泽成走出屋邨,扔掉手上烟头,用力踩灭。
挂断电话,邓泽成咬着雪茄深吸一口,满面春风。
他觉得做录像厅生意,是自己三十几年来最正确的选择。
之前凭家里的关系在导演协会挂了个会员名头,做导演拍了两部上映资格都没有的烂片,邓泽成因此没少被同行们取笑,如今有了录像厅,哪里还用看戏院脸色。
他重新拿起电话拨通一个号码,一边往屋邨外走着,一边跟对面的人说道:
“喂,是我。你帮我跟搞一套设备,今次我决定拍一套四级片,我马上到公司,找两个编剧现在过来开会……”
屋邨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