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站起身来,朝徐光启走来,“但朕希望徐卿能扛起这副担子,大明需要改变,不然国朝今后的处境,势必会更加艰难,徐卿可愿佐朕来梳理弊政?”
“臣…臣遵旨。”
徐光启踌躇刹那,作揖行礼道。
统御和治理幅员辽阔的天下,绝非是靠一小撮人,就能达到令行禁止的,一项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想要有效的推行下来,需要很多的人去做好份内事。
朱由校要想聚拢起更多的人,就必须从各個方面入手,谋改国子监就是重要的一环!
一切看起来都挺好的。
不管是朝堂有司,亦或是地方有司,都像是在积极地做事,为国朝所遇叛乱出力协助。
后知后觉的徐光启,猛然想起身处乾清宫,心下一惊的站起身,手里拿着奏疏朝朱由校作揖请罪。
“好啦,大规矩就免了。”
朱由校摆摆手道:“徐卿看完这些奏疏案牍,心里是怎样想的?”
“徐卿说的好啊,就是触目惊心。”
朱由校神情有些怅然,“从萨尔浒之战惨败开始,为了巩固辽地安稳,镇压解决建虏叛乱。
国朝征调大批精锐,从各地各镇赴辽驰援,期间还多次调拨粮饷等军需,以确保戍辽军队安稳,后来国库难以支持,遂摊派辽饷以解决问题。
朱由校轻呼一声,撂下手中奏疏,伸手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过得可真快,去,将这些奏疏谴至司礼监留档,明早召洪承畴进宫。”
“诺!”
刘若愚忙低首应道。
“触目惊心。”
徐光启眉头紧皱,沉吟刹那,说出他认为最贴切的形容。
没反应过来的徐光启,下意识脱口回道,刘若愚听到此言皱起眉头,然余光瞧见皇爷笑着摇起头,遂按捺住想出言提醒徐光启的心思。
“臣有罪!臣在御前失仪,还请陛下惩处。”
刘若愚下定了决心,忍着踌躇与犹豫,作揖行礼道:“您都坐了快两个时辰,是否先……”
“知道了。”
昔日意气风发的官场新人,在正式迈进仕途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现实的刁难、排挤、算计等等,其中意志不坚定者就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