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嫌疑人三去其一(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一章 嫌疑人三去其一(3/4)

众人身上,雷澄正在和妹妹低声说话,杨文才脸色难看,口中似乎自言自语,唯独那郭家的老仆,面色则不可遏止地变了变。

    潘承炬的视线也落了过去,冷喝道:“把你家公子的药单拿出来,本官要看一看!”



    但就在这时,狄进上前一步,拱手行礼:“潘县尉,不知可否将骑射课的成绩名录,予我一观?”

    “此人是谁?”“我知道,是太原狄家之人,前唐宰相狄梁公之后!”“拿了匪贼的那位,听说也要入书院进学了!”“这個同窗倒也做得……”

    



    宋朝的文人,上下班都是骑马的,坐轿子一方面要承担以人为畜的道德压力,另一方面则会被讥讽为身体羸弱,遭到同僚瞧不起。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但凡有条件的书院,君子六艺里的“御”和“射”,当然不会全然抛下,束脩那么贵,也有这方面的开销。

    直到程朱理学大兴。



    到了那个时期,骑射课程是真的没了,用体格强弱缩小嫌疑范围的办法,也根本行不通,因为书院里的学子,大部分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弱书生。

    在如今的时代,儒学还保留着贵族化、精英化的气质,潘承炬才能用成绩一目了然地判断学子的体格强弱。

    客观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



    隐隐觉得不对,但对方讲的似乎又有些道理,说不上来具体怎么不对。

    首当其冲的是三个嫌疑人。

    那老者显然不是郭承寿,眼中却也露出愤怒之色,沉声道:“县尉平白辱我家公子声名,实在不该!”



    程朱理学在封建统治的需求下,歪曲了许多思想,遭到严重的污名化,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二程确实对儒学进行了简易化的处理。

    这对于平民来说非常重要,让更多的人低成本地获得知识,可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儒者失去了博雅的气质,变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形象……

    



    狄湘灵也好奇了,低声问道:“此处学子还有骑射?”

    狄进低声回道:“有,那是书院大课,人人都要参与的。”

    



    怎么说呢……不愧是你啊,这推理简直太牵强了!

    不过潘承炬的声调激昂,铿锵有力,确实把书院的人都给镇住了。

    



    狄进注意到,当潘承炬说出他判断三个嫌疑人的理由后,雷婷婷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