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6 章 不瞒大王,我父亲有一位故人。(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 786 章 不瞒大王,我父亲有一位故人。(2/3)

伯温了,可是朱元璋还是在开国的封赏大典之时,特意把刘伯温排在了开国勋贵之中的最末尾。

    这就有故意恶心人的嫌疑了,若论功绩,刘伯温属于入伙比较晚的,或许比不上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开国六公爵,但是要比二十八侯爵里面的很多人强不少。

    以刘伯温在龙湾之战和鄱阳湖之战当中的表现,给他排个侯爵绰绰有余了,

    可是老朱却故意把刘伯温排在了汪广洋之下,位列开国三十六功臣末尾的最后一个。

    朱樉原先想不通其中的原因,直到后来,他为了准备参加科举。调阅了古今同集库里存放着的洪武三年,大明第一届科举的春闱名单。

    一想到封赏大典同样是在洪武三年,而且举办的时间还在春闱之后。

    朱樉终于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会憎恶刘伯温的原因,洪武三年的庚午科,前来参加春闱的几十名考生里面,没有一人登科成为进士。

    只有一位名叫郑钧的举人。

    在第二年,洪武四年的辛亥科中了进士,其他的举人都无一例外落了榜。

    而且几十份试卷里面的错别字比比皆是,而且第二年,辛亥科的名单上仍然没有一个江南地区出名的文人。

    洪武五年,壬子科来参加科举的人数仍然不到百人,气的老朱直接下令停办了科举。

    大明朝的科举这一停就是整整十三年,朱元璋在朝堂上给出的理由是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天下百废待兴,不宜为了科考而劳民伤财。

    停办科举的真实原因,其实在朝堂上众人皆知,这不过是洪武帝在万般无奈之下给自己找的一块遮羞布。

    江南士人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就是要让他这个农民出身的皇帝蒙羞。

    而江南文坛的三大领袖宋濂、刘基、高启,尤其是在高启的“反诗案”爆发之后,于是洪武帝朱元璋拿起了屠刀。

    先是高启和苏州知府魏观一同被腰斩弃市,

    与高启同称吴中四杰的杨基,官居山西按察使被弹劾罢官,发配劳役之后活活累死。

    吴中四杰之一的太常寺丞张羽,在流放岭南的途中,半道召还。张羽自知难逃一劫,直接投水自尽。

    吴中四杰的最后一人,官居河南左布政使的徐贲,在洪武十一年,因大军过境时犒赏失时下狱。

    在两年后的洪武十三年,朝廷以“犒赏不周”的罪名处死了徐贲。

    然后又是有大明第一文臣,天下第一文人之称的宋濂因孙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