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以为这高启是舔狗,没想到老朱才是真正的小丑。
太子和两老头商量了半天也没拿定主意,最后两老头以公务繁忙为由告退了。
朱樉在一旁做小透明状正数着茶盏里飘着的茶梗,一抬头便迎上了太子大哥希冀的目光暗道一声不好。
“擦,大哥。”
说完亲热地拉起了朱樉的手来到书房,只见他赶走了太监,偷偷摸摸关上了门,摸起书柜角落的一个很平常的蟾蜍摆件,轰隆声传来,整个书架挪开,后面是一个隐蔽暗格,整整一面墙上像货架一般摆满了美酒。
朱标看了他的表情得意道:“二弟,大哥这布置怎么样?”
而且这位元顺帝逃到漠北之后,还保留着大元的国号史称北元三朝,直到蓝玉率军在捕鱼儿海大捷才彻底将大元扫进历史垃圾堆。
“太子殿下,这《元史》臣等二人实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两老头很光棍的手一摊表示道。
“二弟,今儿整点儿?”
太子一脸真挚道。
他和高启有些交情没错,但为了这点交情得罪小心眼的朱元璋不值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朱樉当然知道,就是一首拍老朱马屁的诗,年初但凡家宴,老朱必在他们这些皇子面前反复诵读,一句"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肉麻得二爷我浑身直起鸡皮疙。
而且整个北方军阀林立,名义上还控制在元朝手里,和新生的大明完全是敌对关系,最难的是妥欢帖木儿这货还活着,元朝拢共也就九十八年,他一个人就在三十七年比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四年的元世祖忽必烈还多,剩下的九位皇帝才分二十七年。
一位元顺帝简直是元朝半部史,没他这元史怎么修大概都是笑话。
可惜他只是老朱最不待见的儿子,他要敢提第二天估计他就挂在南京城墙上风干咯。
“本宫听闻江南有一名士高启自号青丘子,诗词文章名满天下。能否请宋师傅代为邀请,共修国史这种青史留名的诱惑,吾不信他不动心。”
宋濂摇了摇头后说道:“回殿下,高季迪此人一心钻研诗词之道,曽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赞美我朝新气象,引得龙心大悦,当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