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良主,贤仆(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章、良主,贤仆(3/4)


    其实还有个人要说服,那就是李太后。

    母子俩其实一般爱财。

    但高淮在辽东祸害已经不小,而建州女真就在那边,别失了那边的民心是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

    矿监税使到处祸害百姓,有损天家德行是另一个理由。为朱翊钧多积一些功德,想必她现在内疚于心,也能接受。

    同时……

    “渭川要帮我甄别一下了。派出去的诸多矿监税使,哪些是有才干没有祸害百姓的,哪些自行搜刮、搜刮了多少。天家之德已经被损了一些,总不能钱却被他们吞了。”

    “臣明白了。”

    现在矿监税使还没派出去很久,每年能搜刮的银两数目还不大,并不像后来那么让李太后母子难以放弃。

    反倒现在可以一次性从那些太监那里搜刮出很多来。

    朱常洛又琢磨着:“听你谏言,顺带理一理宫中奴婢们,待我登基后,该放还一批了。到时候追上来的银子,也分出些赐给他们吧。”

    “臣谢殿下信重!”

    “后面还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太仓库一年三百万两左右,边军饷银一项就是三百万两……皇极门是要重建,就罢了大高玄殿和龙舟之役,那些银子用到这边,让那个贺盛瑞回来主持。”

    有废除矿监税使、缩减太监宫女规模、罢玄殿龙舟之役三样节流善政,那就已经够了。

    撤回那些到处搜刮的太监,确实让朱常洛自己的小金库少一道财源。但是与他们在地方上危害而加快地方民不聊生的后果相比,朱常洛选择先撤回来。

    废除了矿监税使,接下来其实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整肃整个太监系统。

    等到要对地方官绅动刀的时候,总要罪证清晰明朗一些,不能像现在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登基前的这段时间,熟悉大明如今国情更为重要。”朱常洛迈开了步子,“回书房,伱从文书房分出些人手,按我的要求做一些事。先把一年内的奏疏都搬过去,等我问安回来,先让你和王安、邹义明白我要做什么。”



    但是旱情这么严重,这保定巡抚汪应蛟所奏请的两事却与抗旱没有直接关系。

    一禁风俗,二罢矿监税使。

    



    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人警惕又坚定地刨开新坟,破开薄棺,砸烂尸骨,而后齐齐跪地祷拜。

    只有孝子贤孙号哭泣血,几乎晕厥。

    【……俗遇亢旱,愚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