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老卢啊,实在抱歉,这个项目我们现在没办法接,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
所以在杜义山看来,这个项目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就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哪怕最令人担心的WP14发动机进度不顺,也可以暂时先用WP13F型顶上,类似的情况过去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但作为重生者,常浩南当然清楚,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八三工程最终抱憾结束,并转为了技术储备。配套的WP14发动机也因此失去了装机型号,虽然并没有直接终止研发,但受到的重视程度一落千丈,没能完成取代WP13系列的使命。
“现阶段,八三工程的测试工作还算顺利,需要你们来帮助完成的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把我们之前的那些纸质设计图进行数字化,以便于接下来的改进,以及设计定型之后与制造单位的对接,当然,我们会提供人手和你们一起进行这项工作。”
“第二么,是利用你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对下一步的试飞工作进行更准确的指导,加快试飞效率,我们现在有大量的飞行小时都被用在摸索试飞条件上,实际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至于更具体的项目细节,就得等你到了盛京再去了解了。”
“感谢杨总师的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
“小常啊,你很有前途,在601所那边好好干,八三工程是个很有前途的项目,也有足够广阔的空间来让你一展身手。”
听到这样一句话,常浩南心中五味杂陈,只能回以微笑和点头。
实际上,在1996年这会,正如刚才杨奉畑所说,八三工程的研发进度还是比较乐观的,01和03架原型机已经在阎良展开了密集试飞,刚刚下线的04号验证机也在进行工厂试飞,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顺利。
至于姚梦娜也跟着一起也算是情理之中,她在三维数字化建模和控制律设计方面的能力很强,正是整个眼下航空工业最紧缺的人才。
毕竟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华夏第一种完全实现数字化设计、发图和装配的飞机型号是歼轰7A,要等到三年后的1999年才会正式立项。
梁卓平从旁边的公文包里掏出来了一份文件。
常浩南虽然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但毕竟早有心理准备,因此还是保持了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