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后世自动武器泛滥的情况下,若是放在栓动步枪时期,比如鬼子,基本携弹量就是六十发,大规模作战的时候会在屁股后面挂几个额外子弹包,提升携弹量至一百二十发。这也就封顶了,栓动步枪射速慢,一百二十发够用很久。
而明末的兴华军,使用的虽然是先进的四四式燧发铳,但本质上,燧发铳比栓动步枪落后得多,射速更是慢得多,一百五十发铳弹,正常情况下是根本用不完的。所以士兵们从容射击,在高衡的命令下打出了一轮又一轮的火铳弹幕。
兴华军的战术非常灵活,一点不死板,他们以旅为单位分成五个防区,每个防区都是标准的三段击,并且五个旅几乎是同步射击,这就是兴华军最厉害的法宝,也就是整体性,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台精密仪器中的螺丝钉那样运转,千万人如一人,这才是真正的战争机器。
多尔衮不管不顾,收编这么多饥民,不顾一切增加兵力,也根本顾不上筛选,反正只要是能走动的人全部拉入饥兵之中,这里面上至五六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岁的孩童,什么人都有。
饥兵们疯狂嘶吼着,一方面是排解内心的恐惧,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加油打气。前面从战场上下来的饥兵就不说了,哪怕是还没上战场的预备饥兵,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他们都知道兴华军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存在,他们的火铳就像是永远打不完似的,到了百步的距离上,那就是他们火铳的天下,也不知道今天又要死多少人才能填上这段距离。
但是因为清军饥兵的人数实在是太多,所以这里面的饥兵都怀有一种侥幸心理,反正今天皇上说是总攻,既然是总攻肯定是要死人的,而且是大规模的死人,但有句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富贵跟风险永远是对等的。
若是换成苏系武器七点六二的弹药,只会更重。所以一般来说,战场上士兵能携带五个弹夹一百五十发子弹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都知道,在战场上,一次战斗内,大部分士兵根本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子弹全部打光。只有新兵才会搂火不放,老兵都是长短点射,子弹消耗量并不多。如果一次战斗你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