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三分钟之后,速度快的士兵已经进行了八次或者九次的射击,但是他们的射击依然没有停下,还在继续。
马雷克有点按耐不住心中的诧异了。
燧发枪虽然在性能上和火绳枪相比有着不错的优势,但是火绳枪存在的问题,燧发枪一样存在,即枪械本身的质量问题。
其一,燧发枪也是前膛枪,作为动能主要提供者的火药会有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枪管内会有渣滓存在。
这些渣滓若不能及时清理,好一点的会出现射击障碍,打了几枪之后,就无法继续发射了,坏一点的就会出现炸膛的情况,危及枪手本人的安全。
其二,就算火药不是问题,枪械本身的制造质量也很成问题。
这年头欧洲军械往往都是军方提出订单,交给一些著名工业城市的军火制造商来进行生产,鲜少有自己组织生产的情况,而为了节省成本,王室和军方往往会选择报价最低的军火商所提供的产品。
火枪这种东西,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一旦选择了压低成本的方案,就必须要接受次品大增、故障损耗率更高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大家出不起更高的成本导致枪械打不了几枪就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冷兵器才迟迟无法离开战场。
就算是刺刀的出现,最初也是为了弥补火枪手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发射了之后所要面对的紧急状况,为了让火枪手保持战斗力,不至于火枪变成烧火棍之后就无法继续战斗了。
一般在欧洲的战场上,大家在对面一百多米的距离进行几轮射击之后,就会有一方停止射击端着刺刀展开冲锋,最后决胜的方式就是冷兵器对拼。
直接因为火枪射击就决出胜负的战例不是没有,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双方军队的武器质量问题还是会促使双方使用肉搏决出胜负。
这种情况在这个年代乃至往后数百年都是一直存在的,有过军旅经验的马雷克更是司空见惯。
而现在看到兰芳的士兵们进行了那么多次的射击之后还能继续展开射击,顿时就对兰芳军队的武器质量产生了好奇。
这种质量的武器绝对不是没有,也绝对不是无法制造出来,但是出现在大头兵手上成为大头兵的兵器,那就有点奇怪了。
兰芳有钱这一点倒不是很令人感到奇怪。
别的不说,赵学宁掌控了爪哇岛之后,光是治疗疟疾的药物的贸易就能让赵学宁赚得盆满钵满,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