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让柯恩利觉得好奇。
他对清国人的发型这件事情略有了解,知道清国人很在意自己的发型。
他还知道百多年前的明帝国的人和现在的清帝国人的发型是不一样的。
北方的满人南下之后,所有清国人的发型才被强行统一,变成了辫子型。
他也知道东印度群岛地区的华人曾经也保留旧时代的发型,进入新世纪之后,因为来自清帝国地区的移民逐渐增多,保留原先发型的人逐渐变成了少数,并最终被彻底盖了过去。
不过柯恩利不知道的是,他们改变发型的真正缘由是身在国外,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便希望母国大清能给他们撑腰,于是东印度群岛地区的华人也渐渐采用了清帝国的发型,放弃了原先的发型。
但是事实证明,大清视他们为罪人,并没有保护他们、给他们撑腰的打算,无论他们是什么发型,这一事实让他们感到十分的失望。
于是,在赵学宁的兰芳势力崛起之后,所有投效赵学宁的人,尤其是华人,都顺应赵学宁的要求改变了发型,采用现在的兰芳发型,放弃了辫子。
对于这件事情,柯恩利其实有些看法。
辫子明明很帅,很时尚,很流行,欧洲宫廷的贵族们基本上人人都拖着一根辫子,法国,普鲁士,俄罗斯,很多欧洲国家都是如此,从君主到贵族再到军队里的军官和士兵,没人觉得不好。
甚至一般人还没有留辫子的资格呢!
柯恩利自己的脑袋后面也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长度达到了他的腰上,是他的妻子为他编织的,形状很好看,特别漂亮,柯恩利以此为荣,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打理自己的辫子。
在尼德兰国内的时候,很多上层人士都羡慕他有一位如此心灵手巧的妻子,能为他编织如此漂亮的辫子,甚至还有贵族专门让他们的妻子或者仆人来向柯恩利的妻子学习为男人编织辫子的技巧。
留辫子,多是一件美事啊!
而兰芳直接把辫子给取消了,还不留长发,只留短发,脑袋上什么发型和装饰都没有,这在柯恩利看来是一件很不时尚的事情。
虽然柯恩利同样不喜欢一般的清国人直接把大半边脑袋的头发都给剃光,但是辫子,实在是很美观且时尚的存在。
赵学宁不懂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