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百年间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与无穷无尽的利益纠葛,已经让尼德兰与英国之间的关系陷入了互相仇视的冰点,双方无论在欧洲还是在遥远的东方,随时随地都能展开一场规模不小的斗争。
无论在商业上还是在军事上。
阿姆斯特丹的东印度公司与伦敦的东印度公司更是在这片香料与黄金的海域上互相争斗了一百多年,互相杀戮,彼此手上沾染的对方的鲜血已经无法洗净。
“确实,那群该死的乡巴佬。”
柯恩利也非常赞同尤里安的说法。
他对于英国人的厌恶和仇恨是刻在骨子里的,甚至于他对于赵学宁的憎恨都远远不如对英国人的憎恨那么根深蒂固。
尽管今时今日的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衰弱到连一个可恶的东方叛徒都无法平定,眼睁睁看着他发展壮大而无能为力,却并不妨碍柯恩利将罪魁祸首认定为是该死的英国佬——
没有那三场堪称灾难的战争与英国佬无穷无尽的骚扰,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与东印度公司也不会衰弱到今天这个地步。
但他终究还是陷入了无限的感慨。
正如尤里安所说,如果赵学宁本身只是一个庸人,那么无论那愚蠢而又自大的总督如何的扶持他,他也终究不能成事。
而他如今之所以可以独立建国、和东印度公司分庭抗礼,无非是因为他太具备能力和天赋,以至于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在他面前连鞭子都举不起来,还要戴上礼帽、带着礼品,笑盈盈的参加他的开国大典。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家伙没有学习英国佬那粗劣的传统,倒是学习尼德兰,采用了在柯恩利看来更为优越的共和体制建国。
幸亏赵学宁自称大总统而不是国王,否则柯恩利敢打赌,尼德兰执政、那位威廉五世一定会边爆粗口边用他钟爱的小鹿皮靴狠狠的踢向他的仆人的屁股。
于是柯恩利陷入了沉默。
尤里安也跟着沉默了一会儿,但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便打破了这份沉默。
“先生,公司总部那边……是准备接受现实了吗?”
“不然呢?不接受又能如何?派遣海军远征吗?”
柯恩利慵懒地撑着自己的下巴,缓缓道:“公司已经没有几艘战船了,赵学宁不打过来就要感谢上帝的保佑了,而你知道现在整个共和国还能出动多少艘战列舰组成军队出征海洋吗?”
“多少?”
“二十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