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趣的是,这没有用文言文的方式写作,而是尽量采用了白话写作,所有词句读之通顺,远超他目前所知道的其他作品。
可以说这完全不是给文人墨客看的道德文章,也不是什么官面公文,就是一本专门为底层小老百姓所服务的传奇,看了之后让人感到愉快,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什么。
这要是有文化水准的正统儒家读书人,估计对这个故事没什么想法,只会觉得一般般,算是打发时间的传奇,和他们学的圣贤道理差距就太远了。
但是舒常正好不是这种人,他是上三旗的旗人,不用熟读四书五经、刻苦学习圣人道理也能成为高官显贵,属于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的那一类人,那这种传奇还真是对了他的胃口。
话虽如此,但舒常还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
因为这本书里的内容虽然能看出明显的一些夸张写法,比如什么从天而降的掌法之类的,但是有些内容感觉有点太真实了。
而且这里头也明确的写到了吕宋和暹罗的事情,说赵学宁为了给华人报仇,消灭了吕宋岛上的红毛贼,为了给好兄弟郑信报仇,又把害死郑信的通銮给消灭了,扶持了郑信的儿子做暹罗国王。
好一条铁骨铮铮有情有义的汉子!
而就目前他所知道的兰芳有关情报,兰芳的确是把势力延伸到了吕宋和暹罗,虽然具体的消息无法得知,但是如果对照这本书里写的东西,好像也完全能对得上。
如果说吕宋他尚且不是很在意,但是暹罗倒是有点敏感了。
因为不久之前,暹罗国王还通过广州的关系向清帝国请求称臣纳贡,并且得到了弘历的允许,暹罗已经是清帝国的藩属国了。
其国内动乱倒也不是没有消息传过来,但是诸多讯息十分繁杂,广州这边整理了好一阵子才得知前国王郑信的儿子登位了,暹罗的乱局已经平定。
弘历对此事的指示是稍微关注一下,只要不干扰到大清,就当没发生,让暹罗自己折腾去。
大清才不想牵扯到这些域外小国的纷争之中。
这无疑更加坐实了天子怠政的传闻,让舒常意识到自己的确不应该搞事情,不应该让天子感到烦扰,所以他之前的不扩大主义方针是正确的。
一阵犹豫之后,舒常还是没有做出任何举动,还是一样的态度,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