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宁觉得自己再怎么得不到支持,也有军队和财政系统支持他,哪怕绕开整个行政系统,他也能够发起这场战争。
所以对于这一战,他没有任何的担忧,必须要打!
于是赵学宁下令,开始把兰芳的国家经济模式从和平模式逐步向战时模式切换。
未来,在开战前期,肯定是需要兰芳本土向大军提供后勤物资的,就算初步占据了三省之地,也需要兰芳本土输血助战。
十几万大军的规模如果全部上去,肯定需要兰芳全国国民勒紧裤腰带助战,所有物资生产也要全面向军队倾斜,甚至有可能要推动战时配给制度,眼下的和平生活模式也要告一段落了。
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未来,留给兰芳和兰芳国民的,必然是荣耀和辉煌,还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经济模式的切换需要时间,民众也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
不过好就好在兰芳立国五年来,或者说从兰芳公司成立后期以来,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安稳日子,完全就是一边打一边发展的模式。
兰芳国民也并没有正儿八经的享受过什么和平,大家都是和兰芳军队一起从战时走过来的,每一次发起战斗,总需要一个地区的人进入战时状态,过着战争时期的生活。
他们需要给军队提供一定的运力支撑,需要将一部分生活物资让渡给军队,一些服装、食品厂所生产的东西也会优先供应给前线的军队,而国民们就要度过一段时间相对的贫乏物质生活。
当然,肚子是能吃饱的。
所以说对于战争和战时模式,兰芳国民们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还挺熟悉的,要说反感也谈不上。
一来宣传力量到位,不仅仅是军人荣耀以及保家卫国的战争理念,大家伙儿也不是没有在过去的那种地狱模式里生活过。
过去一旦发生战争,对于平民绝对是一场灾难,殖民政府和部落土著高层可不会那么在意人命,说拉你上战场就拉你上战场,搞不好还让你自备口粮,把不做人的传统贯彻到底。
二来也不会为此发生什么生存危机。
即使是战时状态,兰芳政府也会保证国民的口粮供应完善,不会影响到基本的生存问题。
当然了,随着战时到来,为前线提供支撑的工厂难免需要连番加班加点的搞生产,甚至会取消假期,这一点还是让一些渴望假期的国民感到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