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那群家大业大的人玩了,爷要换打法。
既然那些有恒心有恒产的家伙们不好拉拢,也怕这怕那的,那就干脆放弃他们好了。
家大业大的人总是想法更多,但是这天下总有一些不怕这些事情的人,比如遍布整个清帝国的没有土地的传统意义上的loser们。
白莲教天理教这种存在都能在清帝国拉起相当庞大的一股力量,前后转战十数年还无法被彻底消灭,这就足以证明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人的盛世罢了。
大部分人,还只是苦哈哈的挣扎在生死线上下。
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命,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甚至于连命都朝不保夕,甚至于根本不识字,文字狱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浮云。
他们不正是最好的可以联合的对象吗?
赵学宁于是下令情报部门改变打法,不再与走私商人、官府的吏员之类这群人谈政治,就和他们单纯的联合赚钱,做生意,纯粹为兰芳积累资金。
而另一边,情报人员们又积极接触三省之地的下层人士,采取了两条策略。
第一,就是积极招募三省之地没有土地的破产农民、流民前往兰芳,用土地、住宅等等优厚条劝诱他们出海去兰芳,只要愿意去,什么事情都是兰芳负责,他们只要人过去就可以了。
通过这种方式,从共和国元年到共和国四年,每年都有几千到一万不等的三省之民被带到兰芳各地安置,这种做法确实给兰芳补充了一些人口。
不过移民效率太低,所以最主要的,还是第二条策略——在清帝国内部搞事情。
这些情报部门派过去的走私商人们往往也都原本当地的民众,因为之前混不下去出海谋生,之后打着“衣锦还乡”的名义回到了故土,花了钱走了关系,把之前润出去的黑历史抹掉了,重新变成天朝顺民。
反正管户籍的地方小官只要有钱收,什么都好说。
甚至于地方官府有没有关于他们润出去的记录都不好说。
对于这些账面艺术大师们来讲,钱可比真实可靠的记录要重要多了。
之后就是花钱打点关系,买通官府里的相关人员,在他们的协助下用钱购买土地。
三省之地寸土寸金,优质土地的确价格高且紧俏,但是情报人员的背后是兰芳,资金充裕的兰芳,不好买归不好买,但是只要有钱,这些也都不是难事。
有了土地,有了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