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被有关系的分走了,也有部分成绩好的能凭实力考上。
学校的学生也形成了两极分化,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拼命学,那些没什么希望的,就是来混日子。
喝酒抽烟打牌,打架斗殴,在学校并不罕见。
“嗯,我记住了。”林巧搬着书走进了教室。
林琛答应晚上会来接她。
这次,林琛不但足额交了八块五毛钱的学费,还交了三十斤大米。
然后还一次性买了一百天的甲等菜票,菜票三毛钱一张,就是三十块钱。
这个年代的高中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运动以来,有些高中甚至市场处于失控状态,有的半工半读,上半天课,就被赶走了。
六中的管理还算可以,每年县里的各大工厂会给一些招工名额。
这个年代贫富差距小,不代表没有差距。
林巧以前吃的,连丙等菜都不是,而是自己从家里带的酸萝卜条,酸豆角什么的,就着红薯吃。
林周氏不想让林巧继续读,就是嫌学费贵,给的红薯又多,女孩是泼出去的水,花一分钱都是浪费。
中午这顿饭在校吃,学生必须交三十斤大米,家里没钱的也可以交红薯,菜分为甲乙丙三等,用钱和粮票购买菜票打菜。
甲等菜有荤有素,有白菜炖肉片什么的,乙等菜没有肉片,但是有肉汤,也算能说得过去,丙等菜就跟菜叶子煮水,一点油花都没有了。
第二天一早,林琛用自行车驮着姜宁,林巧独自骑着一辆跟在后面,来到了六中。
他们先去报到处缴费报到,领了课本,然后去食堂交大米。
一路上,遇到很多学生,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收藏方便下次阅读http://m.39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