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打秧子(4/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6章 打秧子(4/5)

   7座塑料大棚需要161人。

    自家有156个农夫,再补5个农妇。

    如此,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单座日产1500筐,一共7座,日产10500筐。

    单筐批发价90元,日入 \.CN

    不过,自家有一部分采用保鲜盒包装,规格较小,即便去掉包装费,也比筐装豆苗赚得多。

    如此,至少日入百万。

    “一天一个百万富翁……”

    余阳琢磨着,再次看向塑料大棚规划。

    除了7座真·塑料大棚,自家现有23座虚假的塑料大棚。

    这些东西花钱支起来,总不能闲着。

    随便种点,也能止损。

    “既然自家的豆苗味道更好,不如拿出一座真塑料大棚,让豆苗完全成熟,然后把种子种进虚假的塑料大棚,等到再次成熟,算算大豆的亩产量。”

    “这样一来,3万亩厂区也就可以合理利用起来,同时还给自家新增一个种子业务。”



    大概从96年二月二的庙会开始,十里营再也没举办过打秧子。

    现在让自家156个壮汉施展出来,整齐划一的动作,沉闷浑厚的吼声,整个场面远比以往更震撼。

    



    大概意思是,把乡里最魁梧雄壮的汉子们,聚集在一起,穿上金黄色的衣服,带上金黄色的头巾,收紧裤腿和袖口,人手两支鼓锤,腰间再加一锣一鼓。

    起手扎马步,左右双脚轮番踩踏大地,后续全是庄稼把式,或刨地,或锄草,或拔苗,或扶犁、摇耧、驾车、垒垛、踩实,放边,起顶……

    所有动作粗犷剽悍,各种步伐朴实稳健,口中吼着嘿哈呵呦,远远望去气势磅礴,热烈奔放,节奏感极强。



    传闻该民俗舞起源于商周巫祝,常常用于祈福、驱邪、示威、庆丰收。

    小时候,余阳曾见过千人场面,步伐踩踏的声音,盖过锣鼓喧天,并且隔老远都能感受到大地在震颤。

    后来公社解散,人心就没那么齐了,加上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事儿,愿意配合训练的人也越来越少。



    不止眼前的事物,还有昔日没什么来往,现在却热情打招呼的村民。

    若非远处的高速公路,以及那个万恶的桥洞子,夫妻俩还以为走错了地方,认错了人。

    “呜哇吹起来!”(唢呐)



    处处彰显了

本章第4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