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贷款、收购(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章 贷款、收购(3/4)

再贷一笔。

    当然,签完贷款合同不等于拿到钱,依旧要等,看看贷款什么时候到账。

    但事实证明,质押过来的AMG虎头奔,确实很有排面。

    当天晚上,玻璃厂就拿到了50万贷款。

    余阳收到消息,立刻联系拳铺挂车的东家,让那边的五辆半挂起身。

    同时让89位哥哥,连同十里营汽修店、农机站的老师傅们,化整为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聊市。

    随后余阳首次公开露面,当着许多盯着自己的人,直奔隔壁塑料厂。

    既然得罪了聊市,那就索性得罪到底。

    把塑料厂也带走。

    毕竟咱豆芽还没包装呢。

    当然,咱是正儿八经的生意人。

    不偷,不抢,不骗。

    谈收购。

    而资金……

    玻璃厂50万贷款,豆苗今天收入23万。

    总计73万。

    这些钱,收购一家小规模塑料厂,足够了。

    余阳思索着,来到塑料厂。

    抬头看看招牌……

    嚯,三全塑料制品加工厂!

    “玻璃厂叫三鑫……”

    “我果然与三有缘!”



    “抢企业,抢资金,抢人口。”

    “你看看但凡提前动手的,哪个不是直辖?哪个不是经济特区?”

    



    招商进行的一般,自身还算不错的地方,比如佛陀庙,每年财政收入上百万。

    招商进行的稀烂,自身又啥都不行,比如十里营,每年财政收入负十万。

    “这就是差距啊!”



    “是咱诚意不足吗?不是。”

    “那是啥?”

    “是因为咱没去抢。”



    就像十里营。

    人们种地养活不了自己,更供不起家里孩子上高中,只能选择打工。

    但乡里只有一座煤球厂,一座面粉厂,一座熄火的砖窑,再加临街店铺若干,人们唯有出门谋生路。



    “你要好好想想,人家为啥行,咱为啥不行。”

    “是咱能力不够吗?不是。”

    



    十里营如此,韩垓乡如此,佛陀庙如此,东方大地的乡镇,均是如此。

    招商进行的好,自身又有底子的地方,比如南边的拳铺,每年财政收入上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