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豪言(1/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26章 豪言(1/5)

    全国的八万块大荧幕,一大半都在播放《泰坦尼克》,各位院线老板都指着这部电影年终再冲一波业绩。

    随着片尾曲“myheartwillgoon”悠悠响起,所有观众的眼睛红红的,等着片尾曲结束。

    一方面是这歌确实好听,另一方面则是期待着能有个彩蛋。

    整个人都被刀傻了,大家就指着彩蛋能发口糖了。

    结果发刀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发个糖抠抠搜搜的,彩蛋倒是没有,只有《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华人幸存者》的预告片。

    屏幕上先是一张黑白的历史照片,然后镜头切到华夏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员,也是整部电影的历史顾问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最大魅力在于,你可以用30秒讲完整个事件,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在每个人身上,这些故事可以一直讲下去。”

    时飞鸿也谈起了整部电影的创作初衷:“在林夏那次晴空颠簸之后,我们就一直想拍一部灾难片。当我们的目光投向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难时,意外地发现在泰坦尼克号上竟然有华夏人!”

    “翻阅资料之后,我们发现,这艘船上的大部分人都有详细的记载,比如二等舱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服务生。”

    时飞鸿停顿了一下继续说:

    “她18岁嫁给了一个40多岁的船长,跟着他到亚洲,一年后丈夫病逝,她独自带着女儿回家,父亲帮她找到了第一份,也是最后一份工作——在泰坦尼克号上做服务生。”

    “就连这样的一个小角色,都有完整的生平。但奇怪的是,这八个华夏人,却被所有人刻意遗忘了。”

    一位翻着书籍的年轻女性学者讲道:“因为汉语的特殊性,根据那些字母和拼音,我们很难找到对应的字,每个音都对应了几十个重名的人。尤其是这些人后来为了谋生多次改名,像浮萍一样,在几个大洲之间飘来飘去,很难追踪。”

    最后出现的是林夏:“我们想把这些华人劳工、厨师、矿工还原成一张张真实的脸。”

    “上船的有八个人,最后六人获救,这么高的生还比例很快引起了一系列质疑和猜测。他们是偷渡者吗?有没有抢占救生艇?有没有扮成女人?有没有从一开始就躲在救生艇的座位下?哪怕是被枪指着也不愿意下船?”

    一系列关于泰坦尼克号上华工的报道闪过:

    “我们得到了答案,这是被掩盖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谎言。”

    “他们并不懂那时的华夏人吃过什么样的苦,有怎样

本章第1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