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前,她丢了一个蜂窝煤进灶火中惹燃烧旺,接着用火钳夹到煤炉空腔底部,又摞了三个蜂窝煤上去,填满煤炉中间的空腔,最后用火盖将煤炉外边最底下的两个小火洞给盖上。
据儿媳妇说,煤炉不用时,便将这两个半只手掌般大的小圆火盖盖住火洞,蜂窝煤可缓慢燃烧一日,待到需要用火时,再打开这两个火盖,让风顺着底部的两个火洞钻进去,蜂窝煤便可快速燃烧,若觉得火势旺了,便只盖住其中一个火洞即可。
杨氏觉得神奇,提下煤炉在地上放好后,打开其中一个小火洞,便去收整其他东西,片刻回来一看,果真比将两个火洞盖着时燃得更快了。
图灵关听起来像个关卡,实际就是驿道的其中一段,潺潺溪水桥上架一石桥,桥头前立一界碑,碑面三个空心浅浮雕刻大字,谓之图灵关,从桥头走到桥尾,是两座立在路旁左右对称的石亭,铺设在两石亭间的驿道蜿蜒向前,消失在茂密的山林间。
这会儿,整个图灵关只有宋回泠和杨氏两人,趁着其他摊贩还没来,宋回泠打算将摊位摆到其中一个石亭旁,这样买了汤粑的客人刚好可以坐在亭中石椅上,一边休息一边吃汤粑。
宋回泠身体还没完全养好,扛不动东西,需要出大力的活都是杨氏在干。
杨氏先是找了几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块垫了四个角,把从家中带来的木板放在这四个角上,搭了张简易的桌子,接着将分别装了富油馅和酥麻馅的土坛子放到桌上,又将一大袋水磨糯米面扛过来放到一旁,最后去溪边取水回来,这才叫宋回泠过来揉面捏汤粑。
宋回泠将盛满水的砂锅摆到煤炉上,盖好木盖,又将装汤粑用的笸箩摆到桌上,这才拿过黄盆,往里面舀了大半盆糯米面,左手端了碗凉水,右手拿了双筷子,一边倒凉水,一边用筷子不停搅拌,原本堆成小尖坡的糯米面,被一股细水冲塌,又被一双筷子搅成一个凹陷的小面谷。
她要做的是冷水汤粑,也即是用冷水和面,冷水捏汤粑对手法要求更高,水少面团会干裂馅料暴露,水多面团则会过于湿润无法捏拢,没有用热水和面省心省事,可用冷水揉面做出来的汤粑比用热水和面做出来的更筋道更有嚼劲。
宋回泠刚捏完三十个汤粑,桥那头远远便来了几个身影。
还未看真切来人模样,便听见一道带着欣喜的喊声:“快看呐,好像是有摊家在做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