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不希望拖雷过度扩张权势,更不允许拖雷当真建立起国家体制,把蒙古人的杀性和暴虐,消耗在体制的运行上。而拖雷则在回到东方的两年时间里,想通了更多的道理,他发现,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国家,太难了。
要轮体制的完善,这世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与大宋相比。可大宋绝对有问题,而且已经病入膏肓。
拖雷先后伪托了多个身份深入大宋,他做过护卫,做过商贾,当过坐地的员外,由此他接触了大宋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无论赋税,户籍,还是官员和地方的管理、军队的训练和运用,大宋到处都有妥善的制度,可到处都是一团糟烂。
再到上层,那就更可笑了。
官员们只顾着打嘴仗撕咬,皇帝躲在皇宫里装聋作哑,而宰相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丧心病狂,不惜任何代价。
这种国家,和被蒙古人按在脚底踩成烂泥的花剌子模相比,有什么不同?
蒙古人的大敌在中原,眼下还没闲工夫理会。哪天灭了周国以后,只需要轻轻的一脚,就可以把宋人的空架子碾碎,让他们全都跪下来做奴隶。
如果拖雷在西域完善的制度,最终却让蒙古人变成了宋人这样孱弱的性子,那可真就完蛋了。
所以拖雷身在宋国,更注意盯着的,还是盘踞中原的大周。当然,大周与宋国相比,实实在在地强多了。
大周有一点和也克蒙古兀鲁思类似。那就是,大周同样是军队建立的国家,同样以军队作为核心。大周的军队训练有素,大周的武人得到良好的待遇而且满怀骄傲,他们是蒙古人可怕的敌人。
但大周也有大周绕不过去的弱点。
他们的军队固然强悍,却骨子里扎根于土地,不能脱离大周的土地、大周的百姓而存在。为了维持这支军队,大周的皇帝郭宁每年都要支出巨额的财富;为了汲取财富,他们必须催促贸易的发展,进而带来百业之繁茂。
虽然许久没有亲自踏入大周的国境,但拖雷从行商们的口中了解信息,不断勾勒着大周现在的模样。
那些道路、仓库、工场、榷场、驿站、马场、车场、码头、船厂等等,是如何被建造起来,如何分布,如何运行,拖雷一直都很关注。于是他也就明白,这些东西组成了大周的根基。而它们一旦被大规模的摧毁,对大周来说,将是致命的。
这种状况,和蒙古军上次入侵中原时完全不同。
上